塑化劑廣泛存在于生活的各個角落。到目前為止,媒體已相繼曝出以下物品中都可能含有塑化劑:食品包裝袋、保鮮膜;發膠、口紅、指甲油、乳液等化妝品;一次性塑料水杯、塑料手套、雨衣、鞋類、皮革類仿制品、浴室窗簾等日用品;方便面、粉末清潔用品、醫療器具(注射針筒、血袋和醫療用塑膠軟管等)、兒童玩具等。當以上的產品塑化劑指標沒有合格,那么對于人類的健康會造成非常大的影響,所以塑化劑檢測可以防止、降低塑化劑帶來的危害,保障產品的安全。
塑化劑帶來的危害
塑化劑種類多達百余種,但使用得最普遍的即是一群稱為鄰苯二甲酸酯類的化合物。人體長期接觸高濃度的塑化劑主要會造成內分泌失調,造成生物生殖機能的損害,包括生殖率降低、流產、天生缺陷、異常的精子數、睪丸損害,還會引發惡性腫瘤或造成畸形兒。塑化劑檢測是檢測多數塑膠產品的主要成分,因此塑化劑的問題不只是非法添加于食品這么簡單而已,環境中以及人體內的塑化劑濃度是全球最高的。而塑化劑又被稱為環境荷爾蒙,它對人體的影響依年齡遞減,對胎兒和新生兒影響最大。孕婦尿液中塑化劑代謝物濃度越高,其生產男嬰生殖器官先天性異常風險越高。在胎兒發育階段,影響生殖系統發育及動物性別表現及中樞神經系統發展,孩童學習能力低落、注意力無法集中等。對成年人而言,環境荷爾蒙會降低免疫力,引發甲狀腺癌,并影響生育能力,增加攝護腺癌、乳癌、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生機率。

那么在除了塑化劑檢測,如何預防呢?
日常生活中最容易與食品接觸的就是保鮮膜,保鮮膜分為聚乙烯保鮮膜和聚氯乙烯保鮮膜。如果塑料制品上標有PVC,說明里面含有塑化劑。尤其要注意的是,帶保鮮膜的食物一定不要放入微波爐里加熱,特別是肉類,因為塑化劑一旦接觸油脂,就會釋放出有毒物。此外,選擇兒童用品時,過軟、過小的塑料制品盡量少買。大家不必談“劑”色變,正確認識和使用是關鍵。可以查詢產品是否經過塑化劑檢測,盡量少買三無產品。
為降低塑化劑的吸收,日常生活中要改變一些生活習慣。在選用食品容器時,應當盡量避免使用塑料材質,改用高質量的不銹鋼、玻璃和陶瓷容器;保存食品用的保鮮膜宜選擇不添加塑化劑的PE材質,而且最好少用保鮮膜、塑料袋、耐油紙等包裝或盛放食物;盡量避免用塑料容器放熱水、熱湯、茶、咖啡等,特別是熱的和含油的食品;盡量少用塑料容器放食品在微波爐中加熱;盡量不喝酒或少喝酒。
由于在我國國家標準GB 9685-2008《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中規定的允許用于塑料包裝材料的近20種增塑劑中,大部分尚無檢測方法,導致無法判定其是否合格,因此,相關部門應盡快完善塑化劑檢測方法并明確判定標準。
國內塑化劑檢測機構
中科檢測有獨立的塑化劑檢測實驗室,具備塑化劑檢測CMA、CNAS資質,可以對產品及材料進行專業的塑化劑檢測項目,出具權威的檢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