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務院發布的《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能依法進行衛生監督的公共場所共7類。主要分為住宿與交際場所、洗浴與美容場所、文化娛樂場所、體育與游樂場所、文化交流場所、購物場所、就診與交通場所。由于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即使同一城市或地區不同階層人群的經濟收入、消費需求、生活方式也各不相同,因此各種公共場所檔次良莠不齊,這也給公共場所的統一管理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但作為公共場所,首先應保證使用者的健康、防止疾病的傳播,以達到人們豐富生活內容、提高生活質量的美好愿望,故而對于公共場所衛生檢測顯得非常重要。

公共場所衛生檢測項目有哪些?
1. 公共場所:室內面積、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可吸入顆粒物(PM10)、甲醛、總揮發性有機物TVOC、苯、甲苯、二甲苯、噪聲、照度、大氣壓、二氧化氮、臭氧、室內新風量、采光系數、細菌(菌落)總數、真菌總數、β-溶血性鏈球菌、溫度、相對濕度、室內風速、氨、二氧化氮(居住區大氣)等;
2. 公共用品:細菌(菌落)總數、大腸菌群、金黃色葡萄球菌、真菌總數、溶血性鏈球菌等;
3. 集中空調:嗜肺軍團菌(冷卻水)、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菌(菌落)總數、真菌總數、β-溶血性鏈球菌、積塵量 、 集中空調系統新風量、空調系統新風量等;
4. 游泳池:尿素(游泳池水)、池水溫度、池水透明度、大腸菌群、細菌(菌落)等;
5. 學校衛生:照明功率密度、側(后)墻壁反射比、窗地面積比、光照度、照度均勻度、黑板反射比、教室微小氣候(二氧化碳, 溫度)、采光系數等;
6. 餐飲具:大腸菌群、沙門氏菌、陰離子合成洗滌劑等;
7. 消毒效果監測:細菌(菌落)總數、無菌檢驗、鱟實驗、內鏡致病菌檢測、壓力蒸汽滅菌效果的檢測、干熱滅菌效果檢測、紫外線消毒效果檢測、環氧乙烷(EO)滅菌效果監測等;
8. 潔凈場所監測:懸浮粒子數(空氣潔凈度)、風速、溫度、相對濕度、靜壓差(壓差)、細菌濃度、表面染菌密度、噪聲、照度、甲醛、氨、臭氧、二氧化碳、苯、換氣次數等;
9.生活飲用水:色度、渾濁度、臭和味、肉眼可見物、pH值、電導率、總硬度、溶解性總固體、揮發酚、陰離子合成洗滌劑、硫酸鹽、氯化物、氟化物、氰化物、硝酸鹽氮、氨氮、亞硝酸鹽氮、鐵、錳、鎘、鈉、鉻(六價)、銅、鋅、鉛、砷、硒等;

公共場所衛生檢測與評價的服務項目:
1) 空氣、微小氣候(濕度、溫度、風速)、采光、照明、噪聲等室內環境的衛生檢驗、檢測與評價;
2) 顧客用品用具的衛生檢驗、檢測與評價;
3) 公共場所飲用水(包括:自備水、直飲水、二次供水)衛生檢驗、檢測與評價;
4) 游泳場(館)和公共浴室水質衛生檢驗、檢測與評價;
5) 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的衛生檢驗、檢測與評價。
如有公共場所衛生檢測相關項目與問題,歡迎咨詢中科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