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毒理學試驗方法來評價抗抑菌劑的毒性時,最常用的是動物體內試驗包括急性、蓄積性、亞急性、亞慢性和慢性毒性試驗。對一些特殊毒物,常常還需要進行致畸、致突變和致癌性研究。根據動物實驗結果外推到人,以便正確評價該化學性毒物對人體可能表現的毒性危害。
作為第三方檢測中心,中科檢測機構擁有CMA和CNAS認證檢測資質,檢測設備齊全,數據科學可靠,可出具國家認可的抗抑菌劑毒理學試驗報告。
抗抑菌劑定義
抗(抑)菌制劑(栓劑、皂劑除外)分為抗菌制劑和抑菌制劑。抗(抑)菌洗(制)劑系指直接接觸皮膚黏膜的、具有一定殺、抑菌作用的制劑(栓劑、皂劑除外)。(《衛生部關于進一步規范消毒產品監督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衛法監發〔2003〕41號)
一、抗菌制劑
直接接觸人體完整皮膚或黏膜的,具有一定殺菌作用的制劑。(GB 38598-2020 《消毒產品標簽說明書通用要求》,定義3.8)
二、抑菌制劑
直接接觸人體完整皮膚或黏膜的,具有一定抑菌作用的制劑。(GB 38598-2020 《消毒產品標簽說明書通用要求》,定義3.9)
急性經口毒性試驗
根據實驗需求選用適當數量的小鼠,雌雄各半,體重18~228。染毒前,禁食過夜,不限制飲水。用水或食用植物油為溶劑將抗菌劑配制成溶液,采用灌胃法經口染毒,于2周內觀察小鼠的中毒癥狀和死亡情況,計算LD50。半數致死量LD50是衡量抗菌劑急性毒性大小的常用指標,與絕對致死量LD100和最小致死量 LD0相比,LD50對受試物的個體感受性影響較小,結果較穩定,最具代表性。
蓄積毒性試驗
根據實驗需求選用適當數量的體重18~22g小鼠,雌雄各半。按急性經口毒性試驗測得的半數致死量計算蓄積毒性染毒劑量。每天以受試物灌胃一次,每4d為一期。第一期劑量為 LD50的十分之一,以后每4d遞增 1.5 倍劑量并稱重一次直至半數動物死亡為止。如果染毒20d,死亡動物仍未足半數即可停止實驗。以蓄積系數 K 表示抗菌劑蓄積性的大小。
急性皮膚刺激試驗
選用4 只健康成年家兔,雌雄各半,體重2.0~2.2Kg。試驗前24h,將家免背部脊柱兩側毛各去掉3cmX3cm。次日,取適量受試物(固態受試物用水調制),均勻滴于兩層 2.5cmx2.5cm 紗布上,敷貼在一側皮膚上,然后用一層油紙覆蓋再用無刺激性膠布固定。另一側皮膚涂以等量生理鹽水作為空自對照。作用4h,用溫水除 去殘留受試藥物,于其后1、24、48h觀察作用部位皮膚的局部反應按皮膚刺激反應積分評定刺激強度。
急性眼刺激試驗
將液態或軟膏受試物滴入或涂入實驗動物一側結膜囊內,另一側眼作正常對照。滴受試物后眼被動閉合 4~5s,然后用生理鹽水沖洗干凈,于滴眼后6h、24 h、48h、4d、7d觀察動物眼結膜、虹膜和角膜的損傷及恢復情況。
微核試驗
取體重 25~30g的小鼠50只,分成5組,每組10只,雌雄各半。根據該消毒劑的 LDso設3個劑量組;陽性對照組為環磷酰胺40mg/kg(體重)灌胃給藥:陰性對照組以蒸餾水灌胃給藥。試驗按間隔24h分兩次給藥。第2次給藥后6h處死小鼠,按標準程序制片,油鏡下每只動物觀察1000個骨多染紅細胞(PCE),記錄帶微核的細胞數,并計數200個PCE同時見到的正常紅細胞數(NCE),計算微核率和 PCB/NCE 的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