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檢測 > 技術文章 > 急性經皮毒性試驗標準方法GB/T 15670.5-2017介紹
急性經皮毒性試驗標準方法GB/T 15670.5-2017介紹
發布時間:2021-09-07 316

  急性皮膚毒性試驗可以確定受試物是否經過皮膚吸收和短期作用產生的毒理毒情反應,可以為化妝品原料毒性分級和標簽標識以及確定亞慢性毒性試驗和其他的毒理學試驗劑提供依據,急性經皮毒性試驗是毒理檢測中的一種試驗檢測項目。下面為大家介紹GB/T 15670.5-2017《農藥登記毒理學試驗方法 第5部分:急性經皮毒性試驗》標準方法。


  急性經皮毒性試驗標準方法GB/T 15670.5-2017介紹 


  范圍


  GB/T 15670的本部分規定了急性經皮毒性試驗的基本原則、方法和要求。本部分適用于為農藥登記而進行的急性經皮毒性試驗。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備的。只要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就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 14925 實驗動物 環境及設施


  農藥登記資料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令[2007]第10號)


  術語和定義


  1、急性經皮毒性(acute dermal toxicity)


  經皮膚染毒受試物連續接觸24小時所產生的健康損害效應。


  2、劑量(dose)


  所給受試物的量,以實驗動物單位體重所接受受試物的質量表示(mg/kg 體重)。


  3、半數致死劑量(median lethal dose)


  一次或在24小時內多次給予實驗動物受試物后,引起實驗動物總體中半數死亡的毒物統計學劑量。用實驗動物單位體重接受受試物的質量表示(mg/kg體重)。


  4、劑量-反應關系(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劑量與特定效應的發生率間的關系。


  試驗目的


  通過24小時內連續經完整皮膚染毒受試物,觀察受試物對實驗動物所產生的毒性作用,初步了解受試物能否經皮膚吸收和毒作用模式,為急性毒性分級、標簽管理及其他毒理學試驗劑量的選擇提供依據。


  試驗概述


  實驗動物受試部位的被毛要在試驗前去除,把實驗動物分成若干劑量組(至少3個組),每組涂布不同劑量的受試物﹐然后觀察實驗動物中毒反應和死亡情況,對試驗中死亡和試驗結束時處死的動物應做大體解剖,計算LD和95%可信區間。


  試驗方法


  1、受試物配制


  液態受試物一般使用原液。固體受試物應將其研磨成粉狀過100目篩,并用水或其他無毒、無刺激性、不影響皮膚通透性,也不與受試物反應的介質充分濕潤,來確保受試物和皮膚達到良好的接觸。


  2、實驗動物


  2.1、種屬和體重


  首選大鼠,也可選白色家兔、白色豚鼠或非嚙齒類動物。選用大鼠以外的臭他實驗動物應說明理由。實驗動物體重要求范圍分別為:大鼠200 g 300 g.白色家兔2.0 kg~3,0 kg豚鼠350 g~450 g。可選國內常用品系。雌性動物應為未妊娠和未經產的。


  2.2、動物性別


  選擇最敏感的性別動物進行試驗。不能確定時,可提供兩種性別動物的試驗結果;或先進行一種性別動物的試驗后,再至少選擇另外一種性別的5只動物在相同劑量下染毒,評估最敏感性別的動物。如果有足夠的證據表明所試驗的動物性別肯定是最敏感的,可不必再進行第二種性別的染毒試驗。


  2.3、飼養環境


  正式試驗前,動物應在試驗環境中檢疫、適應3d~5d時間。


  實驗動物飼養環境條件應符合GB 14925的有關規定。試驗期間,為避免實驗動物相互抓撓、舔食,推薦采用單卷飼養。


  3、劑量和分組


  3.1、劑量


  通過每劑量一只動物的預試驗確定劑量范圍。劑量設計可采用霍恩氏法,概率單位法等。至少應設3個劑量組,組間距應根據受試物毒作用特征決定,但應能保證動物出現一定梯度的毒性作用和死亡率,以滿足計算半數致死劑量的需要。


  3.2、限量試驗


  一般情況下﹐使用嚙齒類動物時,一次染毒兩種性別各5只動物,2 000 mg/kg體重,或根據管理上的需要也可選擇5 000 mg/kg 體重劑量進行試驗。特殊情況下,限量試驗可采用更高的劑量。如果沒有死亡發生,可結束試驗,不需要做多組試驗。如果出現與染毒有關的死亡,需要進行多個劑量的試驗。


  3.3、動物分組


  實驗動物隨機分組,大鼠或豚鼠每一劑量組(單性別)大于等于5只;家兔每一劑量組(單性別)大于等于4 只。


  4、試驗步驟


  4.1、備皮


  試驗前24小時,在動物背部正中線兩側去毛,仔細檢查皮膚,要求完好無損,防止改變皮膚的通透性。染毒面積不應少于實驗動物體表面積的10%。應通過對動物體重的測定確定染毒部位的面積。


  4.2、動物的固定


  染毒時應采用必要的措施對動物進行適當固定,并需要一定程度的松動,不推薦完全限制動物活動的方法。


  4.3、染毒操作


  將受試物均勻涂布于實驗動物的去毛區,面積略小于去毛區,記錄染毒面積。覆蓋一層不滲透材料后再以2層~8層的多孔夠布覆蓋,并用無刺激性膠布或者繃帶加以固定,保證到受試物與皮膚密切接觸,防止受試物揮發、脫落和被動物舔食。接觸24 h后取下固定物和覆蓋物,用毫水或適當的方法清除皮膚上殘留的曼試物。在保證受試物與皮膚充分接觸的條件下,對毒性較大的受試物,可根據劑量相對減小染毒區域的面積。


  5、試驗觀察和檢查


  5.1、觀寰期限


  每天觀察一次,連續14d記錄史毒發生)發展過程,死選情況.觀察期限也不是團定的,根據毒性反應,反應出現和消失的時間可做出調鑒.如果動物中毒反應、死豢時間延遲(染毒后4 d后才顯示),觀察期限應適當延長,最長不超過21d。


  5.2、觀察內容


  5.2.1臨床觀察


  觀察至少包括皮膚.被毛、眼﹑黏膜的改變和呼吸系統,神經系統﹑肢體活動.行為方式等變化發生的時間﹑程度和持續時間觀察的內容包括:


  a)中樞神經系統和神經肌肉系統.體位異常、叫聲異常、不安采滯,震顫、抽搐、麻痹、運動失調、對外反應過敏或遲鈍,是常行為如過度反復抓撓口周、梳理摟圈,甚至自殘﹑倒退行走等;


  b)植物神經系統:瞳孔擴大或縮小流涎或流淚;


  c)呼吸系統:鼻孔流液﹑鼻棚、鼻翼扇動,呼吸深緩、呼吸過速、蜂腰:d)泌尿生殖系統:會陰部污穢、有分泌物、陰道腫脹;


  d)泌尿生殖系統:會陰部污穢、有分泌物、陰道腫脹;


  e)皮膚和被毛:皮膚充血、紫紺.被毛蓬松或潮濕、污穢;


  f)眼:眼球突出﹑結膜充血﹑溢血性分泌物﹑角膜混濁;


  g)消化系統:腹瀉、厭食。


  應特別注意染毒區皮膚的反應。如發現動物死亡或處于體弱、瀕死狀態,應及時與其他動物分離,并記錄發生的時間,稱量體重,解剖檢查,以減少動物同類互殘及死后組織自溶,避免動物信息的丟失。如果死亡動物不能立即進行大體解剖檢查,應保存在能夠減少自溶的低溫環境中(冷藏,不能冷凍),并在24h內進行解剖檢查。


  5.2.2、體重稱量


  應分別在染毒前、染毒后(至少每周一次)和處死前稱量并記錄動物體重。


  5.3、病理學檢查


  在試驗期內中毒死亡的和人道處死的動物應做大體解剖,記錄每只動物的大體病理改變。染毒后存活時間大于等于24 h的動物其器官顯示有大體病理改變﹐則需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以便獲取有關毒作用的信息。必要時對染毒區和臨近非染毒區皮膚作組織學檢查。


  試驗結果和評價


  1、結果處理


  1.1、妳用表格列出試驗中獲得的各組(兩種性別或單性別)動物的全部原始數據,內容應包括:動物編號,性別、染毒劑量、體重,各種體征的有無及程度、死亡或存活狀況,大體解剖及組織病理學檢查時各病變的有無及程度。


  1.2、分別統計各組及不同性別動物的數量,體征發生、死亡、存活及大體解剖和組織病理學檢查的各類病變發生的頻數﹐計算不同組、不同性別動物上述各項的發生率及不同時間的體重均值。


  1.3、用適宜的統計學方法對上述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


  1.4、用適宜方法計算LDs值和95%可信區間。


  2、結果評價


  2.1、對受試物能否經皮吸收及毒作用特點做出初步評價。


  2.2、受試物的毒作用水平,如能得到劑量-反應關系曲線,可對急性經皮毒作用閾值做出初步評價。


  2.3、明確是以何種性別的動物和接觸時間得到的毒性參數。


  2.4、急性經皮毒性級別按照《農藥登記資料規定》中 3.3.2.8的相應標準判定。


  試驗報告


  試驗報告至少應包括以下內容:


  a)試驗名稱、試驗單位名稱與聯系方式,報告編號;


  b)試驗委托單位名稱和聯系方式,樣品受理日期和封樣情況;


  c)試驗開始和結束日期、試驗項目負責人、試驗單位技術負責人,簽發日期;d)試驗摘要;


  e)受試物名稱、有效成分美國化學文摘登錄號(CAS號)(如已知),代碼(如有)、純度(或含量)、劑型、生產日期(批號)、理化性質、配制所用溶劑和方法;


  f)實驗動物種屬、品系、級別﹑數量、體重、性別、來源(供應商名稱﹑實驗動物質量合格證號、實驗動物生產許可證號) ,檢疫、適應情況,實驗動物飼養環境,包括溫度﹑相對濕度﹑飼料,單籠飼養或群飼、實驗動物設施使用許可證號;


  g)劑量和組別,包括選擇劑量的原則或依據、劑量和組別,動物分組方式和每組每種性別動物數;


  h)試驗條件和方法,包括主要儀器設備,染毒途徑,染毒方案、試驗周期﹑觀察指標等;


  i)試驗結果:以文字描述和表格逐項進行匯總,包括臨床中毒表現,中毒表現出現、持續和恢復時間,染毒后出現死亡的時間,體重變化,與劑量的相關性以及大體解剖和組織病理學改變等,指出結果的統計處理方法;


  j)試驗結論;給出明確結論,如LD。,95%可信區間和毒性分級,必要時對有關問題進行討論;


  k)原始記錄保存情況的說明。


  中科檢測是獨立第三方檢測機構,具有專業檢驗檢測、業務對接以及技術支持團隊,具備開展急性經皮毒性試驗的技術服務能力,具有一流的專業水平和嚴謹的工作作風,為客戶提供專業、高效、優質、全面的服務。


相關資訊

查看更多 >
檢測服務
檢測標簽
檢測專題
檢測標準
檢測文章
免費咨詢
可加急,最快5分鐘成交,最遲2小時聯系
* 咨詢內容
您的稱呼
* 手機號碼
+86
電子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