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檢測 > 技術文章 > 抗菌產品檢測方法介紹:定量檢測與定性檢測
抗菌產品檢測方法介紹:定量檢測與定性檢測
發布時間:2024-07-29 174

    紡織品抗菌性能是指紡織品經過抗菌整理或含有抗菌纖維,能夠抑制織物上的細菌、真菌生長、繁殖或使其失去活性的功能。抗菌防霉檢測是檢驗抗菌防霉類產品質量是否過關的重要手段。抗菌防霉檢測分為定量檢測和定性檢測兩種。



    作為第三方檢測中心,中科檢測機構擁有CMA和CNAS認證檢測資質,檢測設備齊全,數據科學可靠,可出具國家認可的抗菌抑菌檢測報告。


    抗菌產品定量檢測


    定量方法:GB/T 20944.2-2007《紡織品 抗菌性能的評價 第2部分:吸收法》;GB/T 20944.3-2008《紡織品 抗菌性能的評價 第3部分:振蕩法》、FZ/T 73023-2006《抗菌針織品》中附錄D中的吸收法和振蕩法。


    定量檢測的原理是將標準菌株定量接種于抗菌產品后,經過一定時間的培養,抗菌產品抑制或殺死標準菌株;而沒有經過抗菌處理的對照樣品接種標準菌株后,接種菌不會受到抑制或殺死,因此,根據測試菌數量的減少率可以定量評價抗菌效果。


    根據檢測方法和計算方法的不同,計算結果又可以分為抑菌率和殺菌率(對應殺滅對數值)。在定量檢測法中,根據測試菌液接種到試樣上的方式不同,可分為振蕩法、吸收法、懸液定量法、載體法等。定量測試方法包括試樣(包含對照樣)制備、消毒、接種標準菌株、培養、一定時間后對接種菌進行回收并計數。定量測試方法的優點是定量、準確、客觀,缺點是時間長、費用高。


    抗菌產品定性檢測


    定性方法:GB/T 20944.1-2007《紡織品 抗菌性能的評價 第1部分:瓊脂平皿擴散法》和FZ/T 73023-2006《抗菌針織品》附錄E暈圈法。


    定性檢測原理是通過將抗菌樣品與標準菌株以及瓊脂相接觸,經過一段時間培養,觀察瓊脂接觸面有無微生物生長,以此來判斷樣品是否具有抗菌性能。定性檢測的優點是測試時間短、測試費用較低;但該試驗不能定量測試抗菌產品抗菌活性的強弱,只能判定產品有無抗菌性能,而且測試重復性及穩定性相對較差。


    抗菌產品檢測標準


    GB/T 20944.1-2007  紡織品 抗菌性能的評價 第1部分:瓊脂平皿擴散法


    GB/T 20944.2-2007  紡織品 抗菌性能的評價 第2部分:吸收法


    GB/T 20944.3-2008 紡織品 抗菌性能的評價 第3部分:振蕩法


    GB 15979-2002 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衛生標準


    ISO 20743-2013 紡織品.紡織品抗菌活性的測定


    AATCC 147-2011 紡織品的抗菌性:平行劃線法


    AATCC 100-2012 抗菌紡織品的評價方法


    GB/T 31713-2015 抗菌紡織品安全性衛生要求


    SN/T 2162-2008 殼聚糖抗菌棉紡織品檢驗規程


    SN/T 2558.4-2012 進出口功能性紡織品檢驗方法 第4部分:抗菌性能 平板瓊脂法


    SN/T 2558.9-2015 進出口功能性紡織品檢驗方法 第9部分:抗菌性能 阻抗法


    SN/T 4488-2016 進出口紡織品 異噻唑啉酮類抗菌劑的測定 高效液相色譜法


    SN/T 4656.1-2016 進出口紡織品生物安全檢驗方法 第1部分:白假絲酵母菌


    SN/T 4656.2-2016 進出口紡織品生物安全檢驗方法 第2部分:大腸埃希氏菌


    SN/T 4656.3-2016  進出口紡織品生物安全檢驗方法 第3部分:大腸菌群


    SN/T 4656.4-2016  進出口紡織品生物安全檢驗方法 第4部分:金黃色葡萄球菌


    SN/T 4656.5-2016 進出口紡織品生物安全檢驗方法 第5部分:菌落總數


    SN/T 4656.6-2017 進出口紡織品生物安全檢驗方法 第6部分:沙門氏菌


    SN/T 3335-2012  進出口紡織品微生物項目檢驗規范


相關資訊

查看更多 >
檢測服務
檢測標簽
檢測專題
檢測標準
檢測文章
免費咨詢
可加急,最快5分鐘成交,最遲2小時聯系
* 咨詢內容
您的稱呼
* 手機號碼
+86
電子郵箱